11月17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在玉溪举行。中共玉溪市委书记杨正坤指出,“十四五”以来,玉溪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推动省发展党的发展活动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十四五”以来,我们紧紧围绕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工作,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5%以上增长,即将达到2700亿元。人均GDP从9.1万元增加到114元,000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位居全省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2.91万元/人提高到22.5万元/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红塔区GDP突破1000亿元,4县(市、区)突破200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2万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二位。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五年来,我们追求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奥地利。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三者比例优化为9.65:42.00:48.35工业投资比重由24.4%提高到57.3%。农业方面,蔬菜、花卉、水果产量居全省前列,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方面,全国41个主要工业门类中,玉溪占了32个。是一个省级工业体系较为完善的州(市)。卷烟及配套产业全国领先,钢铁排名居全省钢铁前列。 “十四五”期间,玉溪卷烟厂技改、玉昆产能置换等重大项目相继完成。恩杰、泰标、屈臣氏、启航等本土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昆天、奉天等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绿铁延长并强化了链条。生物医药、数控机床、绿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显现活力。建成全省最完整的电力生产产业链和全国知名、规模最大的光机基地。全市工业化率为36.64%,居全省第一。服务业中,中老铁路、滇中环线物流服务能力提升,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8家,位居全省前列。文体旅游融合抓住发展机遇,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成为中超联赛的“足球市场金牌”。
三、改革变革开放精神不断释放。五年来,我们积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方针,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扫清发展障碍,增强发展活力。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首个营商地方标准发布。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由85.75%提高到89.93%,图书馆企业“四强”数量位居全省第三。成功获得国家创新型新城、国家创新型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项国家荣誉。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40.95亿元。 ,投资强度1.59%,总量和强度均居全省第二位。每万户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法人达到57个,居全省第一。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84家,均居全省第二位。成功入选中欧班列节点城市、国家现代流通业战略支点城市、生产服务业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录。中老铁路全面通车。玉溪海关正式启动。关区业务量、签证原产地证明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设立了6个驻外商务机构。
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五年来,我们没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优先道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大攻坚战,以及九场标志性的战斗。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独特底色。形成了《玉溪市集中征用水资源保护条例》,修订了《玉溪市新平哀牢山级环境条例》和“三湖”保护条例,形成了52条“三湖”保护配套措施。中心城区每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由20微克降至18微克,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99.3%; 1-10月,抚仙湖水质保持稳定好转,齐鲁湖同比由劣Ⅴ类改善; 33个国家水质考核被纳入控制断面,全省控制断面仍保持在75.8%; 25.84%的土地面积划为红线保护红色,森林覆盖率53.0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收集率提高到86%;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焚烧处理比例均实现100%。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从2020年的89.15%上升到2024年的93.65%。
五、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12%,位居全省第二。全县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6.6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5个主要城镇人口水平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改善。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344个,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62个。全省老旧小区现场会在玉溪召开3次,玉溪市改造经验两次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推广目录向全国推广。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2。奥夫改善澄江市农村人居环境荣获国务院嘉奖。 6个村庄被评为“云南省金牌旅游乡村”,7个村庄被评为“最美乡愁乡愁旅游胜地”。
6、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给予发自内心的答复。五年来,我们始终贯彻聚焦理念,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人的有用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严守防止大规模返贫底线,累计落实财政挂钩资金18.26亿元,实施项目1989个,确定监测对象3884户、12481人,制定实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家庭中没有人重返贫困。全力稳定就业、促进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6.28万人,支持自主创业1.9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71万人以上,全市全年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坚持“办让人幸福的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示范一镇一公学一村”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09%,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87%,高中入学率96.63%,均居全省前列。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和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创建两组医疗城和9个紧密县医共同体,建设国家级5名、省级临床专科医师68名,临床专科医师100%。城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医疗服务价格、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检测化验项目费用大幅下降。“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8%,参保人数172.65万人,比上年增加13.61万人。至“十三五”末计划;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11万人和35.34万人,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25万人和4.37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七、法治保障和促进社会稳定。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建设平安玉溪、法治玉溪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持续排查风险,消除风险隐患,保障安全,维护稳定。我们还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城市治安环境不断优化。全面贯彻落实法制人口“八五”规划,扎实开展普及法制、强基础、补短板专项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保障防控工作全面覆盖市、县、乡便民服务评价行政服务层级,进一步推进市、县、镇、村三级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建设,全面排查化解群众反映的剩余社会矛盾纠纷。社会管理效率不断提高。法治建设公众满意度达97.88%,连续五年保持在97%以上。公众安全满意度由2020年的95.51%提高到2024年的97.43%。
面向“十五五”,玉溪市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坚强的责任统筹协调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族团结发展、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回报人民重托ts,努力谱写中国式的玉溪现代篇章。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李迎清)WS691B216BA310942CC4991E75
https://yn.chinadaily.com.cn/a/202511/17/ws691b216ba310942cc4991e75.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