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规划资源局局长陈勇,市规划资源局总工程师李晨光,市规划资源局综合业务处处长严东,市规划资源局名城保护处(城市设计处)处长张波,市规划资源局海洋经济处处长范丙泽等出席。出席活动介绍“十四五”期间天津市规划资源领域工作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陈勇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天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打基础、促改革、融基础、长远效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和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取得惊人成效,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国土规划体系。扎实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城市主土地、城市主土地农业农村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10个涉农片区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专项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持续加强专项规划引导和防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累计批复村庄规划1500余个;围绕“金城”核心区功能定位,建立“块地”分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保护格局不断优化。
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积极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全力推进现实社会建设ee维天津,在城市更新、物业管理、智能安防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推动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显着提升。五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支撑保障因素。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重点执行平台规划建设。加强重点项目资源要素保护,推进“多检合一、多证合一、多检合一”改革,实行土地、森林、用海联合审批。 “十四五”以来,累计批准建设项目906个、571个。 4公顷,评审海洋利用项目239个7115.54公顷,京滨城际、津威高铁、三峡津南等重大项目海上电力示范项目、南钢120万吨乙烯项目落地。精心绘制市、区两级城市生产力地图,帮助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为产业节约、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提供便捷指导。在全国率先实现多种产业类型合理转换并通过土地管理新要求。提高经济经济发展水平。
“十四五”以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1%。继续加强国际合作,至此,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已成功举办。为落实人性城市理念,台湾陆续推出两批住房多元化空间新增使用规则及补充规则加快完善“好房子”设计指南,为居民提供更加独特风格、丰富类型的居住选择。五年来,我们不断夯实自然资源安全底线。推动宣传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测绘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科学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改革完善劳作平衡和补偿制度,“十四五”以来核准建设项目耕地面积同比减少52.9%。围填海受到严格监管,未批准新的围填海项目。遵循“智慧森林防火监控指挥平台”的底线思维和优化,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制定“十四五”规划。层层编织地质灾害防治综合安全网。天津承担了海洋灾害风险排查任务,有效预防和应对海洋灾害,不断提高自然灾害防治水平。
五年来,我们全面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坚持建设用地总成本和集约度双重控制,以低效土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推动存量与新增土地协调利用,创新土地供给方式,出台土地复合利用、合理转换用途等相关政策,推动存量土地“腾笼换鸟”,形成了一批首长高度认可的“首长”业绩。 红桥区第一机床厂t 水泥设计院、河西区桂发巷、北辰区天士力康养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同比下降46.98%,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下降15.99%;共开挖已批准但未供应的闲置土地6,490公顷。
过去五年来,我们一直倡导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有力推动了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截至目前,一级控制区域蓝绿空间比例达到66.4%。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完成优质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蓟州周河国家湿地公园、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启动。吴大荒堡湿地天津市清区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蓝湾”改造修复工程持续推进。 “十四五”期间,自然岸线保护区数量达到21.4公里,比“十三五”增加2.8公里。岸线自然维护率接近6%。天津成为第一个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沿海城市。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监测记录野生动物544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展绿色哈德朗向生态天津实现价值转化的路径。同时,根据市场条件,积极构建覆盖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等各类保护对象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文化街区、红色资源,不断加强对天津独特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传承。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自然资源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扎实推进自然资源全民所有制试点机构机制;继续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建设进入市场;集体林权改革深入推进,林地经营权放开,森林所有权得到保障;林权要素市场化配置平台荣获世界林业大会特等奖;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管理制度;三度空间探索海权分层设立,华能天津港北江防波堤风电项目成为全国首个使用立体设立权审批的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和确权登记。开展土地变化调查、林草湿地调查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对城市空间18项指标、56个要素进行动态监测,清晰了解城市财富变化;首次开展全市基础水资源普查,全面了解全市274条河流、21座水库、30700个池塘的水分布范围和地下水储量。大清河、都六甲河等20处自然资源地籍调查顺利开展已完成房屋土地综合宅基地地籍调查及确权登记工作。潮白新河成为全国第一条、天津第一条完成自然资源权登记的河流。三河岛自然权登记工作已完成。天津在全国率先完成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权登记的省市。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当好自然资源管家,持续优化土地空间格局,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安全高效利用,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保护,以高水平保障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谋划实施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推动“十五五”开门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贡献,努力谱写天津中国式现代化的篇章。
WS6915D031A310942CC49915AC
https://tj.chinadaily.com.cn/a/202511/13/ws6915d031a310942cc49915ac.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