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永宁:打造“历史+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新场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0-23 10:24
10月21日至22日,“文物传承古美,年轻人焕发新声——2025宁夏银川市‘行走思政课’文化志愿者系列活动”先后抵达宁夏邕宁县新隐学校和闽宁二中。 两项活动共吸引了700名学生参与。他们通过文化知识传授、接触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环节,将几千年文化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合作挖掘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打造出“历史+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场景。 各项活动以文物为主要载体,形成“认知-实践-传承”的完整教育链条。在文化知识教学课程中,银川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的专业老师系统地讲解了文化知识。讲述了银川玉皇阁和鼓楼的历史背景——从战争年代传递不屈信号的鼓楼钟声,到玉皇大帝的屋檐。展馆见证了先辈们守护家国、感恩家国的两座建筑的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文物背后“活的档案”的意义。 法律互动观摩环节,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志愿者向学生分发《文物保护法》书籍、宣传海报和革命文化保护措施。主持人结合鼓楼城墙保护、玉皇飞檐阁修缮的真实案例,详细讲解了“古建筑不得描述”等法律规定,并发起了“文保小卫士活动”。回答正确的人获得了保管权鼓楼、玉皇阁的书签和文创,将法律意识与趣味互动融为一体。 最受学生欢迎的“文物手工临摹”工作坊主要分为拓印和临摹两大板块。拓片区为鼓楼、玉皇阁提供模板,让学生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微缩复制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现场指导用剪纸和橡皮泥制作古建筑模型。作品均标有厂商名称,并单独展示。 此次“行走思政课”系列活动,不仅是银川市文物管理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重要举措,也是银川市文物管理所探索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重要举措。传承矿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通过让学生“手握”文物、体验协作,不仅为文化保护打下了坚实的青少年基础,也体现了青少年成长中的抗战精神和采矿精神。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胡冬梅) WS68F986B6A310C4DEEA5EDBB7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0/23/ws68f986b6a310c4deea5edbb7.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