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电信联盟(ITU-T)电信标准部门正式发布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FCA)副会长单位华为、OPPO、Vivo共同起草的《移动终端通用快充解决方案》(标准编号L.1004)。这是ITU首次推出全球通用的快充标准,自主创新的“统一快充(UFCS)”作为唯一案例被纳入实践的最佳部分。
这一里程碑的背后,是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与众多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推动快充产业与现代技术与标准建设融合的不懈努力。这也是快充行业从“制造领先”到“制造领先”的里程碑式跨越。标准引领”,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绿色发展书写“中国答案”。
融合快速计费标准,解决行业关键痛点,促进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快充协议不兼容”已经成为覆盖全球消费者和消费电子行业的一大难题——各品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往往需要搭配专属充电器使用,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成本和不便,也导致大量静音充电器成为电子垃圾,成为全球发展发展中备受争议的问题。
此次发布的国际标准中,主要架构和通信协议中都可以看到“UFCS转换快充协议”的影子。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与电信终端双编号团体标准行业协会(TAF)(《移动终端融合快充技术要求》[T/CCSA 668 | T/TAF 266-2025];《移动终端融合快充测试方法》[T/CCSA 394 | T/TAF 092-2024]作为基础参考。UFCS是一体化快充协议,创新性地融合了实时阻抗等多种高效、安全的快充技术特性检测、加密认证、适配器自适应调整等
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助力全球一体化快充
UFCS协议能够纳入ITU-T国际标准并作为唯一案例纳入最佳实践部分,是对FCA协会长期投入和构建一体化快充产业生态系统的最强烈认可。
作为致力于快充行业创新合作的行业组织,FCA组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积极对接华为、OPPO、vivo、荣耀等领先终端企业,安克、公牛、奥海、天宝等领先充电器厂商立锜、易冲、智融等行业芯片企业梳理行业通病,为标准草案提供了大量基于行业实践的第一手数据;另一方面,积极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CSA等国家机构对接,组织标准研讨会,进一步升级完善包含快充标准的UFCS。这为UFCS协议纳入ITU-t国际标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卡壳”的风险。
在系统建设标准方面,UFCS一体化快充逐步形成“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多层次三维矩阵。除了纳入ITU-T L.1004国际标准外,我国还发布了《纳入高速链路的移动终端技术要求》、《移动终端集成快速充电测试方法》等团体标准,明确了技术要求、测试和兼容性。相关技术也正在加速转化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在产品落地和生态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国已有245款产品通过合规认证,其中包括45家企业的68款手机、12款平板电脑、1款音箱、90款充电器、9款移动电源、5款插座和60款芯片产品;从产业合作成果来看,UFCS一体化快充构建了涵盖“芯片-充电器-终端-检测认证”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了品质上的研发技术合作全体系。
标准一展现中国创新力量,赋能全球产业生态
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世界三大国际标准组织之一,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是ITU的一个分支机构,专门从事电信标准的制定。其中,ITU-T SG5(第5研究组)的主要研究领域聚焦于环境、气候变化和循环经济,涵盖ICT(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废弃物处理、节能减排、绿色产业链建设等重点方向。全球通用快充标准经ITU-T SG5审议并发布,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充电技术与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视,进一步强调该标准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该标准的成功制定和发布,是我国坚持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共同结果。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移动终端快充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从基础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中国企业已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和产业优势;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我国发展全球统一、高效、环保的充电生态产业做出了贡献。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该标准将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推动全球充电行业摆脱“协议碎片化”困境,迈向标准和标准制定的新阶段。
结论
ITU-T国际标准的发布不仅是一体化快充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体化快充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UFC将快充纳入全球标准不仅是技术成果,更是行业协作的结果。未来,协会将继续以“行业交付、引领发展”为目标,围绕“下一代快速充电及技术开发”、“全球共同管理参与”、“产业建设”三大方向,推动广电行业的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快充技术创新和高地认证标准中心,让“UFC一体化快充”共同引领全球快充终端行业走向更美好、更绿色、更智能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宣传信息,所涉及内容不造作,反映本网站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消费建议。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